鄉村建築是根植於鄉村特定的地域環境當中的,與村民的生產、生活息息相關,地域特征明顯。為不破壞鄉村原有風貌,民宿建築高度不超過三層,過高過大的建築會帶來鄉村環境的城市化傾向,破壞鄉村環境就等於破壞民宿賴以生存的資源。從民宿設計案例中要關注什麽?
1、建築形式 婉約的江南水鄉、文藝的徽派建築、錯落的川西民居等等,這樣的地域性建築形式應當得到並成為鄉村民宿較大的特色。在對這類極富特點的建築進行改造時,應當重點保留和強調建築形式中的符號。例如在徽派建築中,就以馬頭牆、小青瓦有特色,這樣的形式除保留,還可以將其進行進行抽象解構,形成民宿的形象logo或者裝飾圖畫等。
2、材料 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,鄉村的建築材料差異明顯,經過不斷的匠人對當地材料的理解和運用才形成木樓、夯土樓、碉樓、窯洞等不同形式的民居。材料所具有的豐富肌理、色彩使其更容易被人感知和把握。同一種材料,由於其不同的加工方法,產生多種形態。而在改造過程中,由於建築材料的運輸不便,因此材料的運用上應盡量就地取材,在節約成本、減小浪費的基礎上更能體現地域特色,延續建築風貌。
3、色彩運用 傳統的建築材料建造的民居,其色彩比較樸實無華,與周邊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。建築色彩的控製是鄉村民宿建築風貌控製的一個重要部分,樸實的建築色彩是指建築的色彩上尊重原材料的特色,不用浮誇的色彩,讓鄉村民宿成為鄉村環境中的一部分,而不是鄉村中的異類。民宿設計案例顯示,將舊建築改造成民宿,首先要滿足的是功能的需求,因此民宿需要的開闊的入口空間、豐富的休閑空間和溫馨的客房空間都為立麵的形態做要求。
考慮到農村民居相對狹窄的入口和一層空間的局限性,改動相對較大,勢必帶來大塊麵立麵形態的改變。在改造中,要結合舊建築現狀和改造後的民宿光影、通風和審美需求,確定立麵的開窗麵積和排列形式,通常不規則的開窗會增添立麵的趣味和現代感。